6月27日,《信报》刊登一篇题为“议员获温提‘四不讲’慎言热点敏感议题”的社论,指近月有不少立法会议员收到风声,要避免主动谈论“的士与网约车之争、外卖员权益、皇后山沥青水风波,以及大富豪夜总会重开”四个民生议题。
文章刊出三日后,多次为平台外卖员发声的“外卖员权益关注组”宣布停止运作,未有交代原因,后更关闭其社交媒体专页。“外卖员权益关注组”于2021年成立,为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属下的劳工小组。过去,关注组曾协助送货司机追讨薪金、与外卖员到 Keeta 递交意见书,亦多次协助外卖员到劳工处追讨赔偿。
有关消息在网络上引来哄动。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被问到相关问题时表示未曾听闻“四不讲”
,更称政府已有相关部门处理上述议题,“好多事情都不是停留在讲的阶段,或者指出问题阶段”。前议员及前公民党成员陈家洛则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有关议题连为何不能讲都“不能讲”,令人费解。

民生议题为何“不能讲”?
余锦贤是《信报》政情专栏“香港脉搏”的作者署名,不时发放政坛消息。专栏文章指,“四不讲”议题或“激发社会上不同立场群体矛盾,涉及群众事件,又或者令政府难堪,乃至引发亲反对派网媒炒作,令公众注意力转移,偏离了目前特区政府拚经济谋发展的施政主旋律”。
这些议题中,的士与网约车之争横跨历届政府,又有历史因素,在新旧冲击下已成死结,近年更趋白热化。背后原因,除了的士业界长期被诟病态度恶劣,有拒载和滥收车资等恶习,导致 Uber 等网约车平台冒起,抢走的士生意之外,业界认为政府和坊间日渐倾向网约车合法化的态度,令的士牌照价格逐年下跌,损害其利益。
李家超政府先后推出的士车队和的士司机记分制等措施,旨在改善的士服务,亦表示将研究规管网约车平台,但的士业界仍然不满政府打击白牌车不力,多次发起示威和罢驶行动,更曾自行“放蛇”捉白牌车、扬言众筹告政府。
到今年2月,李家超在回应罢驶行动时表示激烈行动“不得民心”,称行动可能会被有心人骑劫,希望业界理性解决问题。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日前则表示,计划在7月内推出网约车规管框架方案,让各界能够在有共识的基础下讨论方案细节。
7月7日,《香港01》引述消息指中央高度关注的士与网约车之争,认为历届政府均未有妥善处理网约车问题,近月更曾派专员到港了解情况,鼓励港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推动网约车合法化”。消息提到的士业界的行动和“乱象”,“加深‘一国两制’新形势下的社会冲突风险。”
至于外卖员权益为何“不能讲”,《信报》文章表示有外卖员曾因不满平台削减单价发起罢工,同时引述“政圈高人”的口风,指事件虽然规模不大,但参与者多为南亚裔基层人士,其独特习惯和文化或令事件在社会上引来关注。
另外,皇后山食水含沥青风波和大富豪夜总会重开亦成为禁忌。《信报》引述有代议士对此大惑不解,另有匿名议员推断,特区政府正大力发展北部都会区,聚焦高端产业,“大富豪试图重演上世纪的纸醉金迷,并不符合本港未来发展主旋律”。
在报导刊出后,网络上对四个民生议题被禁议论纷纷。

“温馨提示”、“封口令”成风气?
本届“完善后”的立法会于2022年1月履任,由于90位议员中不少为议会新丁,并无议政经验,加上没有民主派与议员交锋,立法会议员不时被认为欠缺真正辩论,沦为“举手机器”。今年3月,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港区政协委员时提到要“由有能力的人担当立法会议员”,外界一度猜测年底的选举将有大变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议会中的“温馨提示”正愈来愈频繁地以不同形式规范议员表现,甚至左右议员对公共事件的取态。
2023年8月,《明报》报导立法会2023年首8个月通过的法案中,有三分之二表决时在席议员不过半,其后《香港01》亦报导有15名议员在立法会财委会零发言,引来社会热议。
《香港01》报导有建制派“班长”之称的廖长江向议员发出“温馨提示”讯息,提醒议员不能“跑场比跑区多”,否则会被认为“议员没有尽忠职守,浪费公帑”。廖长江更提醒议员要深入研究民生痛点、尽量出席立法会会议和发言,以及多探访弱势社群。在连番舆论压力下,原订于2023年9月举行、为庆祝国庆和中秋的“立会好声音”音乐会,突然宣布因“现不宜举行”而取消。
无独有偶,选委会议员江玉欢在2024年陪同东欧咏春总会参观立法会时,亦因有部分咏春师傅功夫衫“中门大开”,在遭议后被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以“温馨提示”短讯提醒议员需注意访客仪容。
到了2025年5月,申诉专员公署突被揭发下架大量政府部门的调查报告及资料,专员陈积志以资料太多令电脑变慢作为下架理由,引起社会哗然。议员田北辰、狄志远、江玉欢、邓家彪、容海恩和张欣宇均有撰文或接受传媒访问时质疑下架决定,前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香港大学荣休教授卜约翰,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峰亦公开批评公署做法。
事件发酵数日后,《明报》又再报导指有多位议员收到“温馨提示”封口,表明不宜再跟进或评论事件,有议员甚至原本打算撰写文章评论事件,亦需搁笔以免激起讨论。
议员江玉欢和直选议员张欣宇曾被问到有否就申诉专员公署事件收到“封口令”,江玉欢称未有人向她作提醒,表示“又不用这么怕”,至于张欣宇则回应“我们是议员来的嘛,我们不讲谁讲。”

选举临近,“防范任何星星之火”
在新常态面前,新旧建制派似乎对自己的定位态度不一,两者之间出现张力。一向被视为政府放风渠道的《星岛》大棋盘专栏近日就“温馨提示”成风气一事访问多位议员。其中,有不愿具名的议员表示在现今政治环境下“左右做人难”,皆因批评政府不能太尖锐,而跟进某些民生议题时亦可能收到提示,劝喻议员慎言。但具有份量的资深建制成员则受访表示“爱国者治港”下的议会容许不同意见,议员要“懂得向不合理要求说不”。
《端传媒》翻查资料,在“四不讲”消息传出后,仍有少数议员就网约车规管一事发表意见;外卖员权益议题则在5月28日后便未有于立法会公开讨论;皇后山沥青水事件在曝光之初有多名议员发声,其后政府于6月7日宣布成立专家组,之后便只有个别议员评论事件;至于大富豪夜总会重开一事,已没有议员公开谈论。
至于为何当局如此紧张?《信报》于文章最后引用另一位议员的观点,表示今年政治日程表密密麻麻,故当局对有关方面的风险评估标准亦有所提升,以“防范任何星星之火搞出乱子”。
年底,香港立法会将进行换届选举,李家超因应选举决定提早至9月公布施政报告,现已展开公众咨询。另一方面,立法会下半年亦有网约车规管框架方案、控烟修例草案等具争议性的议案。
该议员更强调,社会民生议题所牵动的潜在风险更难捉摸和防范,“因此当出现苗头时,必须马上施加‘阻燃剂’阻隔。”
评论区 0